社工种子计划|种子有话说......
发布时间:2025-11-17 16:04:05 作者: 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来源: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线下督导是社工种子计划培养实习生的重要手段。通过督导老师面对面与种子交流,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种子的工作状态、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的实习支持,帮助种子更好地完成实习,获得成长。
8月初,种子计划线下督导工作正式开启,截至本月25日,5位督导老师共计实地督导了12家机构37名种子。
一起来听听种子们督导后的声音吧!
在这次的线下督导中,老师的建议中肯且贴合实际,让我收获颇多。在于如何与服务对象接触以及拉近关系中,老师给出的做法让我很有感触,因为我在刚开始接触服务对象的时候大概也是这样做的。在活动前后与服务对象进行闲聊,让彼此之间都留下一定的印象,主动和他们提起话题,记住他们的名字,确实会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来自徐俊) 督导老师:何昕
督导学生:徐俊、陈莹露
第一,辨别和判断什么是真正的问题,什么又是我们自身的价值选择。在督导过程中,何老师和我们一起解析我们提出的问题,并判断其是不是真正的“问题”——何老师让我们澄清自己不合理的期待。何老师说,我们看到的问题是基于我们的价值观判断的,但孩子们的判断标准与我并不相符。所以,当用问题视角来看待孩子们的行为和言语时,我们会发现有更多难以驾驭的问题。第二,让孩子们看到改变的可能性,而不是一味说服劝导。在督导过程中,社工种子们都分享了在实习中遇到的个案,同时也都讲述了矫正和改变的棘手性。何老师建议我们尝试换一种方式,从小到大,先陪着服务对象完成一个小的改变,让他/她看到这种改变是有利、有好处的,他/她才更有动力来参与改变。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成果,需要让服务对象看见,努力能给她们带来的东西。(来自周姗)
8月5日,种子计划的工作人员与高校督导老师来到水口寺街道社工站给我们在益老实习的种子进行了线下督导,督导老师从困惑的解答与专业的引领、新思路的激发与实务经验的传承、项目的指导与论文方向启迪三个方面给予了我专业的指导。作为社工种子计划实习生,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在心灵深处得到了深刻的启迪与成长。我将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来自郑蓉蓉)
通过此次线下督导使我对社工实务中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明白了在转介过程中掌握一手资料的重要性,不仅要听取转介社工或者转介者的陈述更要听取转介对象自身的问题陈述。其次,明白了在开展儿童社会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制定不同的面谈方法,这样我们才能获取服务对象最深刻、最真实的内心想法。最后,对自身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来自邓娇)
这次督导中詹老师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对工作和学习上带来了很大帮助。在学习上,给我们讲解了社会工作研究生毕业论文常见的几种形式,给自己的毕业论文上提供可以选择的方向并且强调让我们在实习中要改变思维,我们不是做单纯的实务,而是需要把所做的实务和研究结合;在工作中指出我们的活动中的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些点都是我们一直没有想到地方,督导老师转变了我们固有思维,提供了很多新的想法、思路。
经过这次的督导让自己对接下来的实习有了新的目标,也更有信心进行下去,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中能够有更好的进步。(来自唐丽青)
督导老师:詹玉平
督导学生:唐丽青、李正焱
此次线下督导,詹老师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首先,在论文选题上,詹老师通过我目前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后为我指明了方向,并就其中大概内容进行了大致讲解。其次,在工作上,尤其是在老人送餐这个服务项目上,詹老师为我做了大量的说明,比如该怎样从中寻找到服务对我、对服务对象的意义,由此帮助我理清思路,进一步开拓了我在这个项目中可以担当的角色与作用。 最后,对于实习生活上,詹老师很关心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中寻求平衡,不要一门心思只放在工作上,也要学会自我放松,这样才不会被各种各样的烦心事压垮,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能够提升自我能力。(来自韦小勇) 督导老师:詹玉平
督导学生:胡建慧、韦小勇
本次的督导会议为我释清了内心对于工作内容的诸多疑惑,使我收获了实用的经验和方法。在常规服务活动里,通过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陪伴,深入了解其需求,并带着问题开展实务工作,从而得以洞悉活动背后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这场充满关爱之情的督导会议,不单在工作方面为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指导,同时也在精神层面给予了我莫大的慰藉和帮助。(来自李玉会)本次通过面对面沟通,可以更为流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困难与感受,同时督导老师也更能够及时、准确地答疑我们实习生的迷惑,照顾到每一个成员。此次詹老师分别对我们三名实习生进行督导,有针对性地答疑我们的困惑和困难时,也通过集思广益,大家一起寻找某个困难的最佳解决方法。这次督导令我受益匪浅,在忙碌且迷茫、漫长的工作上得到了詹老师的提点,犹如拨云见日,使我再次拥有了工作的热情和活力,工作方法上也作出了一定的调整与修正。(来自章厚林)
线下督导时,詹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解答疑问,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还结合我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建议。有一次,我在引导孩子参与活动时发现小朋友们很难坚持到底,詹老师细心地分析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的改进策略。比如,“旧衣改造”活动的目标是树立小朋友们的环保理念,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将旧衣改造成手工艺品,剪成最简单的抹布也能达成目标。在詹老师的帮助下,我有了明显的成长,曾经的我面对问题束手无策,如今学会从专业角度出发去思考和解决;我明白了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坚持不懈,不必苛求十全十美,尽我所能便是最好。(来自杨婷婷)
督导老师:詹玉平
督导学生:杨婷婷、汪露洁、郑宁静

此次督导的深刻体验中,我最为触动的是“儿童的力量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常常低估了他们的接受能力,比如他们的衣物该换洗了我们可以直说,不用太顾及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儿童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强大,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常常超出我们的预期,这提醒我们在与儿童互动时,应该更加信任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探索空间。
罗桥老师说,我们并非儿童的监护人,而是其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面对儿童行为时,我们应更加谨慎,尊重他们的意愿,通过积极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来自周万花)

罗桥老师先了解了每一位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一予以解答。在了解到实习生觉得实际做的工作与书本差别较大时,罗老师强调社会工作本身就是西方传来的舶来品,来到中国自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而我们社工更是要做好本土化工作,不能照搬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要将社会工作融入实际生活中。(来自杨舒雨)督导学生:白斗金 、杨舒雨、杨静云、朱芷琪、张红霞、兰万艳、胡兴艳、黄娇
毛老师从如何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儿童站点规则共识的达成、儿童权力的保护、论文可研究角度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支持;总得来说,本次督导的最大收获是要用多种视角去看待服务对象,要善于去挖掘他们某种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原因,无论是制定规则还是开展活动都应该尊重儿童的参与权,让他们每一个个体都能够被公正对待。(来自邱玉洁)

督导的意义是什么呢?在没有参与接触的时候,我以为是审查工作,是批评指正,是严肃端庄的。但是我忽略了社工本身就是可爱的一群人,亚桥带来的督导不仅让我们在工作上得到了答疑解惑,更是让我们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斗,而是在我们身后有着最有力的支持!很感谢本次督导机会,让我知道了两委会的筹备方向,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行为准则,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受益终身。希望在后续过程中还能够看到温暖的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来自张仔容)督导还在继续,我们期望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在种子实习期间给大家带去一些启发和力量。接下来,我们会陆续前往剩下的4家机构,与种子们见面,陪伴种子成长!
亚桥公益联合省内优秀社工督导和社会组织,为省内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们和热爱公益的志愿者们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希望通过提供实习期间的生活补贴、保险、培训、督导和公益小项目资金等系列支持,搭建“校+社”联动人才培养桥梁,为社会服务行业储备人才,推动公益行业发展。

|关注亚桥
|了解更多公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