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种子计划
首页公益项目 项目动态 社工种子计划

社工种子计划|看见·支持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5-11-19 16:24:40 作者: 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来源: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线下督导

倾听·看见·支持

自7月初实习启动以来,所有社工“种子”(实习生)已经在实践一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们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角色,工作推进愈发顺畅,对流程与内容也有了更清晰的把握。然而,在日常实践中,他们也陆续遇到一些新的困惑:如何更好地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论文方向该如何确定?工作中产生的无力感or无奈感如何应对?社工服务是否与普通托管没有区别?专业性如何得以体现?所学理论为何在实践中难以落地?......

这一切都需要回应和支持。

正因为如此,实习机构为每位“种子”配备了机构内的实务督导老师,还有来自项目配备的高校督导老师为他们持续提供专业支持与情感支持。

目前,“社工种子计划”由5名项目督导老师共同护航,每位负责9–11名“种子”,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程陪伴成长。督导、实习机构、种子于见面会上建立了初步链接;7月的第一次线上督导会更是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了解;8月下旬,陆续开展了线下督导会议——我们着力营造开放、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同辈之间彼此聆听、互相启发,在分享中汲取经验、对照自身;更通过督导老师面对面的个性化引导,帮助同学们理清困惑、找准方向。


×

在五场督导会中,督导老师基于各组实习生的实际,设计了贴近服务对象与实习生需求的督导内容。有的督导通过层层提问,引导“种子”逐步厘清对自我、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三维认知,助力他们真正“看见”自己、服务对象与所学专业,从而更深刻理解实习的意义,并在实践中感知社工本质;另有督导通过带领“种子”参访其他机构,借助实地交流使种子更加直观体会不同服务的共性与差异,助力种子拓宽视野、吸收优秀经验,激发对专业与自身实习工作的思考;还有部分督导以非正式分享形式,在轻松氛围中鼓励实习生坦诚分享实务场景中的故事、所遇困惑与获得的成长。每一位种子的分享,既像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成长轨迹,也反映出他人的能量与光芒。不同种子之间的分享促进彼此思考,在倾听与对话中,更清晰未来的实习之路。

通过五位督导老师的多元引导,种子们逐渐认清自身潜力与局限、意识到论文选题可有多元视角,也进一步理解了专业与实践场景之间的关联。本次线下督导在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中,构建起一个共同思考、相互支持的成长网络。让实习不再是孤立的经历,而是一场群体共学、彼此启迪的学习旅程。每一位“种子”在督导中汲取力量,带着新的勇气与启发,回归更广阔的实践田野。

以下是各组线下督导的精彩回顾,欢迎大家观看!

张丹督导小组


/ 2025 /

 8月20

-督导现场-

督导老师:张丹

社工种子:贵阳聚爱-罗倩倩、曹兴俊

亚桥公益-赵凌、吴阿又、杨天乐 

贵阳同在-吴慧、陈诺、李爽、吴丽莎

XIANXIADUDAO

进度20%

毛刚强督导小组

-参观及督导现场-

督导老师:毛刚强

社工种子:贵州省爱之泉-王朝飞、穆世琦

贵阳爱心家园-郭猜猜、牟婷婷、刘正颖、石逸琳、王英、包涵、向沁茹、申建、向媛媛

XIANXIADUDAO

进度40%

何昕督导小组











-督导现场-

    督导老师:何昕

    社工种子:凯里彩虹-李冬娜、胡倩、龙玲、

    郑好运、王儇琳、陆龙亭

    遵义壹和-王光梅、王鹂遥、黄艳、黄婷

XIANXIADUDAO

进度60%

罗桥督导小组

游戏互动中

-督导现场-

    督导老师:罗桥

    社工种子:贵阳南明炬光-陈鑫

    毕节社联-郎丽娟

    贵阳南明启明-徐艳、顾伶俐

    花溪灵秀-刘伟、邵婷婷、王玉婷

    黔西南州慈善总会:李博阳、姜先慧

XIANXIADUDAO

进度80%

李丹督导小组

-督导现场-


督导老师:李丹

社工种子:铜仁万泽-罗甜甜、杜再斌

毕节同心-刘旺、陈文文、邰红花

贵阳倍诚-雷惠、李云飞

贵阳同行者-许嘉玲、张凤瑶

×

XIANXIADUDAO

进度100%

截至9月3日,所有线下督导活动已圆满结束。督导老师们以自身的经验与专业视角,带领实习生们梳理实习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能力,学会尽力而为、接纳局限,理解“尽力”比“万能”更真实可贵;同时在论文方面给予一些方向;也引导大家客观看待社会工作的现状,深入思考自己的成长路径。

      在线下督导中,我们看见每一位实习生在一线中经历浇灌与磨练,展现出不同的成长面貌:有人在能力上显著提升、有人在专业反思中突破认知、有人更懂得用心服务、有人打破对服务对象的标签化、也有人在实习过程中深化了对专业的认识。这些成长,都离不开各实习机构的悉心培养与持续支持。

      实习即将进入倒计时,愿每一位种子继续怀揣社工初心,扎根实践,学习沉淀,不负时光,拔节生长!

-END-


实习生督导后感受:


线下督导像一场温柔的启蒙,让我对特殊教育领域的社工角色有了全新认知。上午在爱心家园,和老师们一同观看纪录片与自闭症科普资料时,那些真实的场景与专业的知识,悄然为后续的思考铺垫了底色。当毛老师抛出“社会工作者如何在特殊教育学校发挥作用”“康复教师与社会工作者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两个问题时,我瞬间陷入空白——此前我只顾着埋头完成实习任务,却从未抬头思考过自身角色的深层意义。这场猝不及防的提问,像一盏灯,照亮了我认知里的盲区。简短讨论中,老师们的观点与同伴的思考相互碰撞,我渐渐明白,社工不是康复教师的“辅助者”,而是连接孩子、家庭与学校的“桥梁”,是用专业力量为每个个体提供支持、搭建助力的同行者。

这场督导最珍贵的馈赠,是让我对自身工作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工作不是简单的帮助,而是唤醒每个人的内在力量——于孩子,是助力他们突破障碍、自主成长;于家长,是缓解焦虑、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于我们自身,是在思考与交流中明确职业方向、坚定前行脚步。未来的实习路上,我会带着这份新认知,带着督导赋予的力量,更清醒、更坚定地走下去。

本次督导没有生硬的理论灌输,更像是一场贴着实务的梳理对话,既缓解了困惑,也找回了面对工作的底气,体验很扎实。督导老师先让我梳理近期的工作尝试和感受,之后督导老师没有直接给解决方案,而是陪着我们一起拆解问题,先帮我从零散的工作细节里,找到潜在的关键线索,再引导我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教我们怎么做。这种引导式的梳理,比单纯的技巧传授更有用,让我意识到自己其实有解决问题的潜力,只是需要一点思路整合。结束后再回顾工作,思路明显清晰了很多。这次督导不仅帮我理清了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不是一个人在摸索”,这种专业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理解,比任何技巧都更能给人力量。

督导带给我的收获不仅限于专业指导。在紧张的实习之余,督导会议也成为我们舒缓压力、交流心得的平台。让我尤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建议。老师鼓励我们不必局限于实习经历,而是选择真正感兴趣的研究方向。这让我意识到,实习不仅是为了完成学业任务,更是一段宝贵的人生体验。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在实践中探索、成长的过程。这些感悟,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指引。

督导会则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专业路上的初心与方向。当大家坦诚分享“觉得自己像托管老师”的困惑时,我忽然意识到,这种迷茫恰恰是专业成长的契机。通过交流,我更清晰地触摸到社工职业的内核:我们的价值不在于“看管”,而在于“唤醒”,用倾听理解孩子的内心,用专业方法赋能他们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陪伴中绽放自己的力量。这场督导会让我收获了一份坚定:适当的放松是为了给心灵“充电”,而对专业价值的反复回望,则是为了让每一步前行都更有分量。未来再遇到职业困惑时,我会记得那天的感悟:回到社工“生命影响生命”的本源,在细微处坚守初心,在实践中沉淀成长。

这次督导会打破了我对督导固有的印象,它不再是紧绷的、形式化的,而是一个能让心态放松、思想碰撞的空间。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常常把事情看得过于严肃、复杂,给自己增加了太多压力。事实上,轻松的氛围和真诚的交流,反而能让我想得更深、收获更多。

八月二十日,我们参与了一场轻松愉悦的线下督导培训,全程氛围轻松、收获满满。督导老师进行解疑,对于我来说,她的解答对困解我的问题有了另一个角度的认识,回家我还在思考“我们不一样,但我们都一样”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希望之后的督导活动能继续沿用这种形式,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学习,共同解开困惑、收获成长。

本次线下督导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思维的碰撞和同行者的温暖。那些在撕名牌时的奔跑、分享时的专注倾听、讨论时亮起的眼神,都成了这次经历中最珍贵的收获。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各位老师的指引和同伴的陪伴下,不断成长为更专业的社会工作者。

在本次老师督导前,我在服务过程中始终抱持着“帮助孩子取得进步”的核心目标,这一初衷虽积极正向,但在实际工作推进中,我未能及时察觉自身潜藏的认知偏差——我下意识地期望孩子能对我们之间的专业关系给予同等程度的反馈,比如更主动的回应、更明显的配合等。现在回顾反思,这种对“对等反馈”的潜在期待,不符合社工专业伦理中“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核心原则。社工的服务应聚焦于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而非从服务对象身上寻求情感或行为上的对等回应,我的这一心态显然偏离了专业定位。

线下督导,总体来说趣味性较强,督导效果十分不错。亚桥的老师精心设置了许多游戏,让我们在欢乐中熟悉同伴、缓解疲倦;同时,本次活动教育意义也很强,督导和种子们通过游戏环节成为队友、伙伴,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以极其舒适的口吻来讨论实习中遇到的挑战与困惑,将课堂转化为对话,弱化了师生的身份,提高了讨论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本次线下督导我感到收获良多,也很开心。与我想象中督导会是严肃的、沉闷的不一样,这次的督导很轻松愉快,老师和同学们像朋友一样聊着自己在实习中点点滴滴、感悟和疑惑。我的心也被像轻轻推窗一样,慢慢地打开。这种不是被逼着说而是主动愿意说的感受真的很好,其实在正视督导会之前,我还担心如果自己不愿意说但是又要求必须说的话那肯定就会觉得很烦躁。早上的游戏和互动治愈了我长时间工作的疲惫,下午的解答环节又使我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更加清晰和自信。




 社工种子计划   

亚桥公益与优秀社会组织、机构社工督导以及高校社工督导合作,致力于为热爱社会工作和公益的同学提供系列支持,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实践经验。我们共同搭建高校、社会组织和公益爱好者等多方联动交流平台,促进行业间互动合作,并整合各方公益资源共同探索公益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打造绿色公益生态,推动公益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