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暑期,儿童之家开展了“我是苗族非遗小传人”的苗族民俗文化系列探索活动,快来和小朋友们一起了解苗族民俗文化吧!
苗族历史介绍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社区调研——发现身边的苗族手艺人
苗族蜡染DIY
蓝底白画
至简之色
开出至繁之美
蜡染是苗族传统技艺的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素以做工精细、色调素雅、内涵丰富而闻名于世。
滑动查看更多
苗族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印染工艺,苗族称“木图”(mubtut)。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其历史、民族宗教等都绘制在蜡染图案中。苗族蜡染表现出山水相融的特色,是中国三大印艺之一。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则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蜡染,古称为“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一块方巾,一尺蓝布;一笔一划,一点一捺。或似汤汤瀑布泉,又似白烟花簇雪。在非遗小传人第二节活动中小朋友们体验了这门古老的技艺——蜡染。
做蜡染是一件费时的事,活动最终在夕阳的余晖中落下了帷幕。我们通过这场活动,看到了小朋友们对于苗族民族文化的热爱,看到了鼓励对于小朋友自信心建立的力量,也看到了每个孩子身上不同的闪光点。这些独属于他们的特质终将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发出光亮。
参观民族博物馆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
2023/8/9

了解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最好的方式就是走进博物馆。一片不起眼的瓦片、一套平凡的衣裙、一幅普通的画、一件普通的物件,都是历史的印记。它以历史为脉络,以文物、文献为载体,将民族的历史生动再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虽已立秋,但三伏的暑热仍在持续。炎热的天气,刺眼的阳光阻止不了小朋友们去参观民族博物馆的迫切心情。怀揣着愉快的心情,我们出发啦!小朋友们踏着轻盈的步伐,唱着欢快的歌谣,开始向目的地进发。坐上探索之旅的公交车,带着求知欲望,欣赏着窗外的风景,和身旁的小伙伴们欢声笑语,我们一起聊天、一起游戏、一起欢笑。
我们的小朋友说:
“那边有一个拿枪的苗族”
“他们的衣服好好看啊”




民族博物馆陈列介绍包括地理环境、建筑风格、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风民俗等等。在博物馆内,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小朋友们讲解部分展品的来历与特点,通过对展品的认识,小朋友们也间接对展品所属的历史年代和少数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有了更深认识,对民族文化有了更立体的感觉,对民族的历史文化有了更亲密的接触。




好奇探索的眼神,兴趣盎然的交流,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此次博物馆探秘之旅带给小朋友们的无限意义。小朋友们的凝神注视,让一件件展品被赋予了活力,焕发栩栩如生的光彩。
苗族银饰——“我是小银匠”
在苗族文化中,有“重银轻金”的说法。黄金在苗族文化中象征太阳和热情,而白银代表月亮和纯洁。苗族人民热情友好,但他们更注重纯洁无暇的品质,因此他们更喜欢白银。苗族银饰主要用于女子装饰,品种多样,分为头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彼此配合映衬,形成整体的装饰效果。苗族银饰具有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的特征。苗族银饰内涵丰富,从图案设计、花纹组织到制作成型体现了富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装饰风格。在社会交往中,苗族银饰如同藏族的哈达、汉族的珠宝一样珍贵。苗族银饰纯净无瑕、精工细作,体现了苗族人民勤劳正直的精神品格。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先是通过图片展示了各地区的苗族服饰,然后带领小朋友们认识了贵州不同地区的苗族头饰的区别。在认识苗族银饰部分,老师通过视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苗族银饰的制作工艺,然后带领小朋友用刮画纸学习绘制苗族头饰、项圈,认识苗族银饰的图腾(日月星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最后小朋友们还使用锡纸制作银帽、银项圈等苗族传统饰品。
苗族传统美食——五色饭


苗家五色饭是苗族极具民族特色的美食,一般在农历“三月三”期间制作和食用,是苗家用来招待客人和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性食品。苗家五色饭,分别为红、黄、蓝、黑、白五色,先将山兰糯米分别放入红蓝藤叶、黄姜等五种植物汁液中浸泡,然后用特制独木蒸笼蒸熟即可食用。
对苗族人民们来说,五色糯米饭是“三月三”的美味佳肴,更是藏在幸福里的味道。农历三月三正值春耕好时节,制作五色糯米饭不仅蕴含着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期望,更寓意一家人生活像百花灿烂般幸福美好,象征着一个民族如同糯米饭团一样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深刻地了解苗族的五色饭,我们与小朋友们一起制作了五色糯米饭。
首先是准备五色颜料,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洗净备用,将其放入沸水中熬煮,煮出颜色后,用筛网过滤掉残渣得到清澈的染液,这样,染料就制作好啦。
需要注意的是,刚出锅的染料还不能使用,需要放凉到40度左右,之后依次加入淘洗好的糯米,充分搅拌后浸泡3-5个小时,就得到了天然的五色糯米饭。






随着时间的流逝,雪白的糯米渐渐染上了鲜艳的色彩。3个小时后,我们将浸泡好的糯米捞出沥干,分别放进不同的容器中蒸煮1个小时左右,热腾腾的五色饭就可以出锅啦!




想要成功的制作出五色糯米饭并不难,但极其考验大家的细心和耐心。从熬制植物汤汁、过滤、浸泡染色到上锅蒸煮,我们花费了数个小时,终于吃上了香喷喷的五色饭。




美好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寓教于乐中让小朋友们成长。短短几次苗族非遗探索学习,小朋友们表示收获满满,除了领略苗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可贵的是让小朋友们感受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潜心学习、代代传承,才能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下熠熠生辉。
一系列苗族文化探索活动,增强了小朋友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树立了传统文化自信,祝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儿童之家小朋友中得到发扬光大!

E
N
D
亚桥儿童之家

亚桥儿童之家成立于2021年6月1日,由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创建,位于贵阳市西瓜村,主要为社区儿童提供课业辅导、阅读交流、兴趣活动、公益课程等服务。
以实现儿童利益最大化为中心,通过儿童之家的管理与运营,探索如何以儿童为中心进行儿童友好空间营造,建立儿童保护工作机制。

扫描二维码,一起支持亚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