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桥儿童之家
首页公益项目 项目动态 亚桥儿童之家

和儿童一起工作,在参与中看见儿童

发布时间:2025-11-19 14:42:44 作者: 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来源: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伴着九月金秋凉爽的天气,生活小当家第二期儿童服务工作者能力培训——儿童参与工作坊在贵阳举行。本次工作坊,我们邀请到中级社工师、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发展性转化(DVT)戏剧治疗初阶执行师、六积木官方认证引导师/培训师、英国NDP(神经-戏剧-游戏)从业者王丽琨老师;心理咨询师、心理督导师、美国加州整合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张路老师。为来自全省26家机构,从事儿童服务的39位伙伴带来了丰富有趣、沉浸参与的三天学习之旅。



在王丽琨老师带领下,大家从感知自己的身体状态开始,让我们彼此连接通过对服务对象、服务年限、日常工作等信息让大家形成不同的分组相互认识,共同探讨作为儿童服务者,我们拥有怎样的特质。




小小积木也有大大的花样,单人高塔、双人高塔、小组高塔,在牙签、夹子、吸管的加持下热闹非凡。通过游戏,伙伴们从刚开始的拘谨、紧张、不自在......到后面的放松、愉快、开心......大家在体验自己情绪变化的同时,也在丽琨老师的启发下去思考儿童的情绪变化,如何更好地去感受儿童。



张路老师带领伙伴们学习了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看似简单的数字,在张老师的讲述下变得形象且丰富,让我们与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有了不同的思考和连接。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去觉察儿童的心理,支持儿童的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当你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你的身体有怎样的反应?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你会如何处理呢?张路老师指引大家选择代表情绪的彩纸,用自己的方式将彩纸撕成碎片,然后再使用胶水、粘土、彩笔等工具将“坏情绪”重新塑


我们一定会有负面情绪,需要宣泄的渠道,儿童也是如此。焦虑和恐惧是孩子常有的情绪体验,那我们可以怎么回应儿童呢?张老师通过“三脑理论”为我们讲述了当情绪在波动时,为什么不能讲道理?学着识别自己在某个情绪下的反应,才能理解儿童。

基于不同年龄的孩子适用的游戏模型,大家利用黏土、扭扭棒、彩笔、蛋糕盘,大家设计了“情绪脸谱”“我的视界”“一米看社区”“我眼中的他”“情绪数字”“My family”等游戏活动。游戏设计中,我们也从大人变成了孩子,将所学的理论落到实处。




我们都知道儿童有四大权利,但有哪些内容大家是否能一一道来呢?通过小组内充分讨论儿童权利的内容,并对应四大权利进行分组,大家认真研读和理解。基于儿童权利视角,思考哪些是我们在工作中能做的,共同探讨短片中,儿童权利的具体表现。儿童权利并不只是停留在卡片上,它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隐藏在我们熟悉的角落里,需要我们不断熟悉和挖掘。




我们如何理解儿童参与?我们如何支持儿童参与?

经过前两天的学习和交流,让我们更加了解儿童,我们通过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大人们的期待背后隐藏的儿童观。我们也需要觉察自己的儿童观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孩子,影响着我们的态度和行动。




基于儿童观,我们在体验中感受儿童参与的程度和深度。通过学习儿童参与的阶梯,思考我们工作中的儿童参与在哪个层级,并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演绎中思考和儿童参与,让大家捧腹大笑,却又能身临其境。



学习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三天的学习之旅就结束了。伙伴们带着自己的收获与思考返程,希望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儿童服务工作者,在参与中看见儿童。
一起来听听我们伙伴的感受吧:

满足:对于儿童参与学习内容的期待,环创氛围的营造,伙伴的支持都让我感到满足。
自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大家自主学习和参与,在实践中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理论。


乐趣:用游戏把知识和经验分享出去。
表达:三天的学习,没有专家,只有同伴,大家能够共同参与讨论和表达。


接纳:接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多成长,我们要学着换位思考。
放松:经过三天的学习,了解了很多的内容,希望在接下来的假期里放松一下,好好消化这次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工作中。


国庆假期已到来,结束了繁忙的工作,祝大家假期愉快,放松身心享受假期吧。祝我们的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