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桥儿童之家
首页公益项目 项目动态 亚桥儿童之家

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安全规范讲师培训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5-11-19 15:30:59 作者: 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来源:贵州省亚桥公益服务中心

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安全规范讲师培训

圆满结束

      

“守护童行”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上,安全是最重要的基石。为守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完善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安全规范,提升儿童服务者在儿童服务领域的专业化水平。4月12日-13日,来自全省23家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的30名伙伴齐聚贵阳,参加了“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安全规范讲师培训”。

本次培训,我们邀请到了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的张爱英老师与何艳艳老师,她们用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习体验。



培训开始前,伙伴们通过简短的自我介绍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大家来自不同的机构,但都有着同一个目标——为儿童提供更安全、更专业的服务。





张爱英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儿童服务安全规范》的起源、相关政策法规和整体内容框架,让伙伴们对本次培训有了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服务儿童过程中,我们是否会存在不适当行为?这会造成哪些不良影响呢?

通过张爱英老师的生动讲解与案例分享,伙伴们围绕衣着打扮、个人习惯、不尊重儿童、单独会面和不当接触、辱骂和体罚、信息保密等六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

这让大家惊觉:那些被忽略的日常行为,竟可能成为伤害的隐形开关。每一个案例都让伙伴们深刻反思,如何在日常服务中避免这些“雷区”。


当手指操的口号响起,欢快的氛围瞬间让人恢复精力。从"我划你猜"的欢笑到角色模拟的沉浸,伙伴们在情景演绎中直面服务中的不当行为,探讨不当行为的心理边界。每一次讨论都化作安全意识的火种,以更好地了解并践行儿童服务安全的预防与应对。


     机构/组织人员为什么需要具有识别儿童伤害性行为的能力?我们分别从儿童的角度、儿童事件的性质、相关法律法规、机构人员的专业性和责任方面进行探讨。并在何艳艳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面对儿童伤害事件时,如何快速识别、及时报告与有效回应。

社会组织人员会存在伤害儿童的行为吗?服务中如何有效规避此类事件?带着这些沉甸甸的疑问,伙伴们深入小组案例分析的全过程。从剖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如专业素养较差、安全意识薄弱、机构制度不完善等,到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如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强化职业道德、建立监督机制等,每一步都凝聚着大家对儿童服务安全的深切关怀。



张爱英老师就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安全规范的制度设置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分享,让伙伴们意识到,服务安全的背后,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从信息保密、法律制度到人员管理,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答疑环节,“双成人原则”的强调,让伙伴们对服务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伙伴们填写儿童服务安全评价体系的环节,让大家有机会对自己的服务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这更是让伙伴们对未来的服务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动力。


何明琴老师基于前期的调研和整理,向大家介绍了贵州省儿童服务安全和规范建设现状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让伙伴们对我们本土的儿童服务安全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之旅,更是通往专业讲师的认证之路。本次学习过后,大家将回到机构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伙伴了解什么是儿童服务安全规范,并着手共同建立适宜本机构的儿童服务安全制度。从我们自身的制度规范出发,落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当中,长期践行和优化,以此推动机构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在此,感谢世界宣明会贵州代表处、陕西妇源汇性别发展中心对本次培训的鼎力支持,感谢贵州社会组织伙伴们的热情参与与积极互动,期待我们的下次相聚。



  - 小彩蛋 -

来自伙伴们对本次培训的反馈分享  

感受

• 互动性很强,使用真实案例作为分析例子,能够增强参会者的真实感受。

• 老师们专业能力很强,收获很多。

• 促进课程内容的及时吸收与运用。

• 培训过程中的理论学习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人感觉很有趣,对以往严肃的培训方式加以改观。

• 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感。

收获

 •了解和掌握社会组织儿童服务安全规范的知识。

• 深刻认识到儿童服务安全的必要性。

• 更加清楚儿童与未成年人的界定。

• 掌握报告儿童安全事件的流程。

启发

• 托管托育以及教培机构可以应用此方法。

• 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运用在自己以后的学习中。

思考

 • 在实务工作中,收集那些未尽人意或无疾而终的案例,不仅是对服务过程的记录,也是经验提炼的宝贵素材。

• 自己在服务过程中如何让理论知识落地。